胃肠病学
科室介绍
脾胃病科介绍

信息来源:学科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9-05-14  阅读次数:

保护视力色: 【文字

宁波市中医院脾胃病科,是浙江省十三五”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首批宁波市临床特色专科—中西医结合胃肠病科,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硕士生培养点、国家中医临床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现为世界中医药学会消化病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委员单位,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浙江省医师学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单位,浙江省消化中心宁波分中心主任单位,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现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老中青组合的学科团队,共有医师21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5人,有硕士14名,博士1名,硕士及博士学历人员占医师总数70%以上,有专职护士22人,其中内镜护士6人。目前拥有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人,省级名中医1人,市级名中医1人,市级中青年名中医1人,硕士生导师1名。设有钟一棠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王邦才省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8名。科室成员在全国及省市相关专业学术团体担任委员及以上职务38人次。临床实力雄厚,是宁波地区规模最大的中医脾胃病特色诊疗中心。

科室现有床位45张,床位使用率达90%以上,开设有浙江省王邦才名老中医传承门诊,脾胃病科专家门诊、炎症性肠病及慢性肝病门诊。门诊量处于医院前列,区域外病人不断增加,影响远及周边省市及国外。是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临床带教科室。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各种诊疗设备的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脾胃病学科多年来坚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西医协调发展,成为基本设施和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技术领先、中医特色突出、治疗方法独特、专科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的特色学科,为宁波市中西医结合胃肠病重点学科。
学科以炎症性肠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毒性肝炎,代谢性肝病中医药治疗为重点。

炎症性肠病:充分发挥中医脾胃学说,重视经方的运用,辨病与辨证结合,以刘完素“未治久泄法”理论与“从痈论治”理论为指导,以乌梅丸化裁,组成连柏姜附汤,以薏苡附子败酱散为基本方中药口服治疗,联合中药双黄汤加减灌肠治疗,治疗本病取得显著效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虚实夹杂是本病的基本特点,本虚以脾胃气阴两虚为主,标实有热毒、湿毒、血瘀等,运用养阴通络解毒法、调肝理脾法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已完成相关科研课题2项。

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中医辨证属本虚标实为主,标实以湿热疫毒,又可见瘀血、痰凝、肝郁、气滞等证;本虚则以脾虚、肾虚、气虚、阴虚为主。所以我们治疗主张剿扶并用,处方用药必须顺应脏腑之性,采用益气扶元,化湿祛邪,解毒活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预期效果,在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等方面优势明显。有3项研究成果获省中医药科技奖。

对酒精肝硬化实行三期六型分证论治,即肝纤维化期、肝硬化期、肝硬化腹水期。在肝纤维化期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在祛除病因前提下,积极发挥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优势,运用清化瘀毒、养阴柔肝法获得显著效果。科研成果获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对肝硬化及出现腹水,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养正消瘀解毒为治疗大法,重点突出治肝,治脾,治肾,分别使用养肝和营,健脾运中,补肾利水等法,佐以解毒、化瘀、分消、行气、利水之品,常能缓收其效。

内镜中心配备Olympus290高清内镜,富士能蓝激光放大内镜,能开展早期胃肠肿瘤的检查与治疗工作。装备了富士能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及胶囊内镜,能开展小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常规开展胃镜检查(经口、经鼻),结肠镜检查,各种胃肠道肿瘤和息肉的内镜黏膜切除术,早期胃肠道肿瘤的黏膜下层剥离术,胃肠道支架置入术,胃空肠营养管置入术,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胃肠道恶性狭窄的支架置入术,异物取出术,胃肠道出血的内镜下止血治疗,13C和14C幽门螺旋杆菌检测,24小时pH测定,胶囊内镜等。

脾胃病科临床坚持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优势,同时采用现代医学的检查和诊疗手段,收治各类脾胃、肝胆及内科急危重症与疑难疾病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炎症性肠病,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肝病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同时开展了一系列中医适宜技术,如中药灌肠、中药外敷、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电子艾灸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团队成员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承担主持省部级课题6项、宁波市自然基金课题及科技局项目6项。获奖2项,一项获2016年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获2017年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在一级期刊、二级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6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