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甬派】项目即将收尾,36岁IT男却被送进急诊抢救!医生:近期高发,记牢“五字诀”可保命!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12-16  阅读次数:

保护视力色: 【文字

    几周前,36岁的林先生突发心肌梗死,幸好家人将他送入了离家最近的医院及时规范救治,最终化险为夷。

    专家提醒广大市民朋友:随着气温的不断走低,心肌梗死进入了高发期,市民朋友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及时关注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林先生是一名互联网工作者,他的日常工作非常繁忙,常常需要加班到深夜,撰写各种重要的方案和报告。近一个月以来,由于项目进入关键的收尾阶段,林先生的工作量更是大幅增加。每天下班回到家躺上床已是凌晨,而第二天仍然照常早起上班,睡眠严重不足。

他平时很少运动,饮食上也比较随意,中午吃食堂、晚上点炸鸡汉堡一类的外卖,还经常吃宵夜,在去年的体检中,他被检查出了高脂血症,因为觉得自己并不胖,对这个结果并没太在意,也没有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

     林先生吃完晚餐后,突然感到胸口痛,同时伴有胸闷气短,周身乏力、出冷汗。家人见状立即将他送到了离家最近的宁波市中医院急诊科。

     急诊科医生根据林先生的症状,迅速判断出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并立即在10分钟内进行了心电图检查、20分钟内进行血清肌钙蛋白检测,结果也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通过收缩、舒张运动向全身脏器输送血液,而本身也需要供血、供氧,这个血管就叫冠状动脉。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始终保持通畅并根据人体代谢状态调整供血量。但由于各种原因,如年龄增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或长期大量吸烟、肥胖、熬夜、缺乏运动等生活习惯以及突发的剧烈情绪波动、过度体力活动等,会使冠状动脉某段已有的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造成某一支冠状动脉血流完全中断,心肌出现缺血性坏死,这就是急性心肌梗死。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随着血管堵塞时间的延长,心肌坏死的面积和程度也会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如低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后果。急性心肌梗死的黄金抢救时间是120分钟,因此抓住“黄金120分钟”,尽快开通血管,恢复血流,挽救坏死心肌是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最好的方法。

心内科值班医生陈磊主治医师会诊后按照胸痛中心标准流程立即一键启动导管室,在急诊科医生的密切配合下,简化治疗抢救流程,争分夺秒进入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绿色通道,绕行心内科CCU病房,直接进入导管室行急诊冠脉造影检查。

急诊冠脉造影结果提示患者冠脉前降支中段发生完全闭塞、对角支口部大量血栓。心内科张爽副主任医师和刘东洋主治医师、沈宇威器械护士密切配合、沉着泠静,在心内科主任张明亮的远程指导下顺利开通了堵塞的前降支动脉同时保住了大的血管分支,用时仅27分钟。

得益于宁波市中医院胸痛中心流畅的治疗抢救流程,大大减少了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无谓的”时间浪费。该患者心肌损失量很小、没有出现任何心肌梗死的并发症。目前林先生病情稳定、不日就可以出院。

张明亮主任表示,记住下面五个字:

一旦出现心梗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获得专业医疗帮助;

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尽量保持冷静,减少心脏负担,采用侧头仰卧位以避免呕吐物窒息;

选择最近的医院或者急救中心,以便尽快得到专业的救治。在此过程中,尽量避免长时间的等待和不必要的移动,以免加重病情;

如有急救药,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血压正常)或速效救心丸,这两个药可以扩张冠脉,有效缓解症状;

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如疼痛加剧、呼吸困难加重等,及时告知急救人员,在到达医院后,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张明亮主任表示,冬季是心梗的高发期,这是因为人体受到寒冷环境刺激后,血管容易收缩或痉挛,导致冠状动脉的闭塞,增加了心梗发作概率。

     因此,如果遇到这些症状,一定要高度警惕,这可能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1、突发性胸痛:此症状具有突然性这一特点,大约20%急性心梗患者之前没有任何心脏症状。患者会突然感到心前区或胸骨后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放射至肩部、手臂甚至背部。疼痛性质通常为绞窄感、压迫感、紧缩感、窒息感或烧灼样。

2、疼痛持续难缓解:心梗引发的疼痛通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0-30分钟,甚至可能持续数小时、数日。这种疼痛不会因为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而缓解,或原有的慢性劳力性心绞痛性质突然加重也预示着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

3、其他症状:少见患者会表现为上吐下泻等“胃肠型感冒”的表现,但实际是心肌梗死的一种亚型。当心肌梗死发生时,心肌坏死物质刺激迷走神经导致胃肠道痉挛和消化液分泌增多,就会出现“上吐下泻”症状,所以对于有这样临床表现的患者要第一时间就医,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