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离家出走的内膜”——带你详细了解子宫内膜异位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3-05-15  阅读次数:

保护视力色: 【文字

“离家出走的内膜”——带你详细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

 

0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什么?

图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包括腺体和间质在内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被覆内膜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及反复出血,形成异位结节,简称内异症,本病也可发生于腹腔、胸腔、四肢等处。”

内异症是常见的慢性妇科疾病,育龄期妇女的发病率为5-10%。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痛经、月经异常、不孕、性交疼痛以及慢性盆腔痛等,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殖健康。

 

内异症按照其病理特征分为腹膜型、卵巢型、深部浸润型和其他部位内异症四种类型。其中,卵巢型内异症又称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内异症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17-44%。

卵巢型内异症(卵巢巧克力囊肿)

02.内异症与女性生殖

 

盆腔解剖位置改变:内异病灶常引起输卵管周围粘连,减慢输卵管的蠕动,从而影响输卵管对卵母细胞的摄取与运输。

 

免疫反应异常:内异症患者体内的抗子宫内膜抗体干扰早期受精卵的输送和着床,同时其内异病灶会聚集大量巨噬细胞,吞噬精子和干扰受精卵细胞的分裂。

 

卵巢功能减退:内异症会影响卵泡生成,降低卵子质量,导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以及排卵障碍。

 

西医治疗

03

1)药物治疗:主要为激素疗法,如复方激素避孕药、孕激素、GnRH激动剂或GnRH拮抗剂。

2)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有不良反应或无效者,可进行病灶切除术、子宫切除术以及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等手术治疗。

 

中医病因病机

04.中医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古籍中虽未有对本病的专门记载,但根据其临证特点可归属于“癥瘕”“痛经”“不孕”“月经不调”等范畴。

《外台秘要》曾言:“血瘕之聚,令人腰痛不可俯仰,横胁下有积气牢如石,少腹里急苦痛,背膂疼,腰股下痛,阴里若生子风冷,子门僻,月水不时,乍来乍去。有此病者,令人无子。”

《女子大全良方》曰:“妇人疝瘕,由饮食不节,寒温不调……多挟于血气所成也……其发腹痛,逆气上行,此为胞中有恶血,久则结成血瘕也。”

《血证论》谓:“离经之血,虽为清血、鲜血,亦是瘀血。”

本病以瘀血内阻为主要病理基础,基本病机为肾气亏虚,瘀血内停,阻滞冲任胞脉,积久成癥。此外,本病与外感六淫、七情内伤、体虚多产及手术损伤等因素亦有关。叶主任认为,临证当以活血化瘀为基本大法,分期辨证施治,经期补肾活血,调经止痛;非经期着重化瘀消癥,行气补肾。对于病灶较大或已压迫周边脏器的患者,建议手术治疗,术后结合中药调理,可有效预防内异症的复发。

05.日常保健

①早睡早起,切勿熬夜,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

②选择健康的膳食,摄入足量的优质蛋白、富含钾和镁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适当谷物。

③避免饮酒、浓茶和咖啡,不盲目自行进补保健品。

06.验案举隅

患者李某,女,23岁,2020.5.12初诊

主诉:经行腹痛进行性加剧1年,发现盆腔肿物7月余。

患者平素月经尚规则,33-34天一行,量偏多,色暗红,夹有血块,有痛经史,7-8天净。末次月经:2020.5.11,色质量如常。查CA125:45U/ml,CA19-9:17.3U/ml;查B超提示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见:双侧卵巢囊性占位(左卵巢探及囊性暗区43*26*42,另见数个囊性低回声19*19*17;右卵巢探及囊性暗区28*21*27)。刻下症见:患者正值经期,诉下腹疼痛剧烈,痛不可忍,伴面色青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胃纳可,夜寐尚安,二便无殊。舌紫暗,苔薄白,脉沉紧。

西医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

中医诊断:痛经      辨证:肾虚寒凝血瘀证

治法:温经散寒,补肾活血止痛。

处方:自拟痛经方加减

艾叶9g,乌药10g,小茴香10g,当归10g,炒白芍20g,蒲黄粉10g,五灵脂10g,大血藤20g,白花蛇舌草15g,炒杜仲15克,槲寄生15克,川芎5g,醋香附10g,醋延胡索10g,炙甘草5g,川牛膝15g,6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服用。

2020.5.18二诊,患者自诉服药后痛经稍有缓解,夜寐不安,失眠多梦,心烦口渴,大便干,舌暗苔薄白,脉沉细,故方予自拟内异方加减.方药:桃仁10克,红花6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生山楂10克,石见穿15克,炒党参15克,生黄芪30克,生地黄15克,火麻仁10克,大血藤20克,炒杜仲15克,槲寄生15克,续断15克,淮小麦30克,珍珠母30克,煅自然铜10克,水红花子10 克,7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服用。后患者坚持治疗,用药随症加减近5月。

2020.10.3复诊,自诉痛经明显缓解,疼痛可忍,经量中等,上述症状皆有所好转,复查CA125:31.3 U/ml;复查B超提示巧囊可能,见:左侧卵巢囊性包块(见数个无回声区,大者约33*21*18),右侧囊性包块消失。

按语

患者初诊时诉形寒肢冷,经行腹痛夹有血块,面色青白,腰膝酸软,结合舌苔脉象,为肾虚寒凝血瘀之征象。艾叶、乌药、小茴香温经散寒止痛,当归补血活血,配小茴香可补冲脉之虚、升冲脉之坠。白芍养血止痛,补带脉之虚。蒲黄、五灵脂化瘀止血,大血藤、蛇舌草等清热药有良好的抑制内膜增厚之功。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川芎、醋香附、醋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通达奇经,川牛膝引药下达冲任,炙甘草调和诸药。用药上始终遵守通补冲任,以通为用,通补兼施, 故治之而安。

 

注:本公众号仅用作学术交流,转载应用请注明出处。患者切勿盲目使用,具体用药和治疗请遵循医嘱。封面、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