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3-10-16 阅读次数:
保护视力色: 【文字 大 中 小】 |
宁波市中医院 2023-09-28 16:54 发表于浙江
喝酒误事又伤身,几乎每次节前都会有类似的提醒。这不,宁波市中医院近期又出现了许多因喝酒差点酿成大祸的病例。
2天前,37岁的胡先生(化名)醉酒后昏睡在马路边,被热心市民发现拨打120急救,随后送至宁波市中医院急诊就医。
接诊医生杨征表示,患者送来时醉酒昏迷,满身呕吐物,后脑勺”有个带血的“鼓包”急行颅脑CT检查后发现:顶骨、额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幸亏遇到热心市民及时送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据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柴树人介绍,因醉酒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几乎每天都会有。
48岁的吴某在家里喝了将近一斤的高度白酒,大概两小时后开始出现上腹部持续性胀痛感,后背也痛的厉害。送来我院急诊后被诊断为急性胰腺炎。通过禁食、减压、抑制胰腺分泌、补液、止痛等相关治疗后,患者目前已经治愈出院。
25岁的林某酗酒后昏睡,伴呕吐被送到抢救室。来院时面色青紫,口唇发绀,氧饱和持续下降。初步判断为呕吐物误吸,急诊医生在气管镜下为其反复吸引,清除堵塞气道的呕吐物粘液,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因为饮酒误事、伤身的例子比比皆是,避免这些最好的办法肯定是少喝,或者不喝酒。但是中秋国庆假期即将到来,走亲访友之际难免推杯送盏,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防止酒后伤身呢?
穴位按摩解酒法
在饮酒前,用指甲掐按位于无名指指甲盖右后方0.1寸处关冲穴,能够促进酒精代谢,从而减少醉酒几率。用指甲掐按关冲穴10秒钟再放开,重复5次后再换另一边手指掐按,掐按时保持均匀力度,让穴位出现略微酸痛感即可。
在饮酒后还能保持清醒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拇指持续轻按刺激位于头顶盖正中间,两耳尖连线与头顶中线交叉点的百会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醒脑提神,具有解毒防坠的作用。
中药解酒汤剂
据宁波市中医院中药房主任余伟方介绍,中药中的葛花、枳椇子等都具有不错的解酒保肝作用。葛花有清热解毒,分解酒精、健胃、护肝等功效,《滇南本草》等多部药典记载:“葛花解酒醒脾,治饮食不思、酒毒伤胃、消热”;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枳椇子有如下记载“其枝、叶,止呕逆,解酒毒,辟虫毒”;民间还有“千杯不醉枳椇子”的说法;另外,枳椇子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有机酸,既能扩充人体的血容量,又能解酒毒,故有醒酒安神的作用。
余主任称,饮酒前,取葛花5g、枳椇子15g代茶饮,虽不至于达到“千杯不醉”的效果,但起到一个保肝、护肝的作用。
(图为枳椇子和葛花)
如果在饮酒后,想达到比较好的醒酒、解酒效果,可来医院,由中医师辨证施治,遣药组方,煎煮中药汤剂解酒。
同时为了方便患者,中医师会根据市民体质辨证开具醒酒处方,医院药剂科把提供临方加工服务,将“大药材”装进“小口袋”,炮制成丸剂、散剂、浓缩粉等剂型,方便大家储存、携带和服用。
此外,还有两个解酒小妙招供大家参考:在饮酒前,我们可以适当喝一些牛奶、酸奶,奶类中的蛋白质与胃酸碰撞后,会发生凝固,贴附在我们的胃壁上,一方面保护胃壁免受酒精的刺激,一方面也可延缓胃部吸收酒精。
在饮酒后,食用一些煮的比较软烂的面食,易消化,碳水化合物能快速转化成葡萄糖,为人体供血、供能,而面食在发酵过程还可以中和胃酸,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杏林健康使者|余伟方 柴树人 杨征 来源|急诊 中药房文字、视频|吴佳礼 编辑|戴祎宁审核|陈君艳 责编|张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