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2-04-18 阅读次数:
保护视力色: 【文字 大 中 小】 |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成败。”
人生变化,离不开小事慢煮,时间发酵。真正的自律,不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在于日常的修行。
记住以下几条“分钟定律”,帮你修炼成更好的自己。
说话酝酿几分钟
生活中很多争吵和误解,都是嘴快惹的祸。明明没有恶意,却因为说话不经思考,得罪了人。本来一片好心,却由于不会表达,反倒落人埋怨。张口说话很容易,好好沟通却不简单。
苏格拉底说:“讲话之前,先过筛子。”
三思而后言,才不会伤人而不自知;开口慢半拍,麻烦才不会来敲门。
话语是即时性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出的话如泼出去的水”,要是说错了话,即使事后千般解释,也难以完全挽回影响。
想评价别人时,停半分钟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事实;想跟人争执时,花半分钟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遇事先做几分钟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两个爱打架的小人:一个叫“马上开始”,一个叫“等会再说”。
想想,你是不是经常碰到他们闹得不可开交:要交的工作,拖到了前一晚,才火急火燎地开始;说好要看书,手机刷来刷去,一不留神就到了凌晨。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两分钟定律:要做什么最好在2分钟内去做,否则你就会不停拖延,甚至放弃。
凡事先起个头,才能摆脱拖延症,做行动的巨人。
拖延症是许多人精进路上的绊脚石,也是工作晋升通道的拦路虎。很多工作中表现优异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提前完成,因为处理任何事情时,如果都能提前去做,这样既能克服拖延症,也有充足时间面对突发情况。
如果始终被生活拖拽着前进,就难以真正掌控人生。拒绝拖延,注重点滴时间的累积,就会产生惊人的效果。
拖延浪费的是时间,压垮的是斗志,唯有马上行动才能触摸到我们想要的生活。
生气冷静几分钟
老话讲的好,沸水照不全倒影,盛怒看不清真相。
当一个人生气时,理智就很容易败下阵来。往往会冒出言不由衷的话,做出伤人伤己的事。事后冷静下来,要么觉得不值,要么后悔万分。
人都是情绪化的生物,有喜就有忧,有乐就有怒。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冷处理。
下次再情绪上头时,试着先做几个深呼吸,再从0数到100。
不逞一时之快,也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凡事提前几分钟
把提前当成一种习惯,才不会让小事变成大事。
早上提前10分钟,就不用担心丢三落四、迟到、饿肚子;工作提前10分钟安排,才能更快更从容地进入状态;见面提前10分钟到,给别人留个好印象,说不定就给自己埋了个彩蛋。
有句话讲得好:“10分钟是细枝末节,提前10分钟是深见远虑。”
睡前复盘几分钟
明朝有个叫徐溥的秀才,每天都习惯来次睡前回顾。如果有什么过失,就会在左手边的瓶子里投一颗黑豆;倘若有什么进步呢,就往右边投颗黄豆。久而久之,黑的没什么变化,黄豆却越来越多。
人活着,生活、工作都难免疏忽犯错。学会反思复盘,才能快速累积经验。
试着每天睡前花几分钟,问自己几个问题:今天都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教训应该吸取?哪里还能再优化?
空有经历,却从无经验的人,只会永远在原地踏步。反省才有成长,改变才有提升。那些反思后的领悟,都会变成明天的路。
古人云:君子反求诸已;小人无错,君子常过。
小人总认为自己无过错,错的是他人;而君子则相反,从不怨天尤人,而是严格要求自己,反省自己的过失,从自己身上找毛病。
“静时常思已过,闲时莫论人非。”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不断反省的习惯,会受益终生。即使做不到古人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也要每日抽出一点时间,对自己加以反省,只有学会静心反思,才能不断摒弃浮躁心态,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不断提高修为,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