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0-10-23 阅读次数:
保护视力色: 【文字 大 中 小】 |
贺志良,宁波市中医院副院长,浙江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委,宁波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不久前获评第四批宁波市名中医。
从乡镇卫生院到县级医院再到市级三甲医院,从默默无闻的年轻医生到科主任、院领导再到市级名中医,贺志良先后经历7次职位变动,每一步对他来说都充满挑战,但他总能圆满完成使命,并即刻投入新的“身份”。
不忘初心,迎难而上的医路起源
1985年从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后,贺志良被分配至条件艰苦的乡镇卫生院。当时很多同学都进了条件较好的大城市大医院,但他并没有抱怨。“在哪里都是治病救人”他说:“我的职责并不会因环境的不同而改变。”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他师从镇海名中医陈济民老师,学习临床工作经验及对中医学术思想的理解,通过对内、外、妇、儿科等全方位的一线临床工作,打下了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并锻造了临床技能,短短两三年时间,他就已在当地小有名气,并被任命为临床科室科室长。
1988年,甲型肝炎在宁波暴发流行,年仅27岁的贺志良受组织委派,作为唯一一名医生带领4名护士在镇海区组建临时隔离病房,共设76张床位。甲肝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传染性强,但是贺志良摈弃杂念,一头扎进工作。由于病人很多,他每天都提前上班才能查完病房,一站就是5-6个小时,查到后面几位患者时脚都在发抖。甲肝起病急,发展快,工作中还常常会遇到重症患者,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除了管理好病房,他还研究疾病特点,自拟预防方制成汤剂向社会发放,就这样,贺志良在隔离病房一待就是半年,他充分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特色优势,创造了全员治愈,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优异成绩。
“年轻有为,甘于奉献,踏实可靠,再大的困难都是迎头而上,从不抱怨。”这是身边人对贺志良的评价。他从不计较得失,满心只有患者和对医学事业的追求。
德位相配,鞠躬尽瘁圆满完成每一个角色
工作5年后,医术和品德都很出众的贺志良被调入镇海龙赛医院工作,晋升中级职称后他申请到国家级重点专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内科进修一年的机会,师从郑平东、朱燕俐老师。“通过老师的带教和自己的系统性学习,我在肾内科临床及学术方面有了迅速的进步。”贺志良这样说。但在此时,他的职业生涯发生了第二次重大改变,还在进修中的贺志良即被任命为龙赛医院中医内科科主任,并让其回院后立即组建团队成立科室。回院后,贺志良立即投身工作,经过2年的努力,他带领团队让中医内科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收治率居医院前茅。在科室走上正轨不久,贺志良又被组织任命为镇海区卫生局医政科科长,又过了3年不到,他被派往镇海中医院任院长,4年后,被调往镇海龙赛医院任党委书记、院长。又过了6年,也就是2010年,镇海区人民医院正式开业,他再次挂帅出征,党委书记、院长“一担挑”,投身医院的管理和建设。
2013年,已经52岁的贺志良主动申请调入宁波市中医院工作,任副院长一职。对于这个决定,有些人并不理解。“多年来我一直在乡镇区县工作,接触的患者有限,我想去上级医院看看。”贺志良说,虽然他很早跻身管理行列,但心底里始终把自己当做一名普通医者。
工作28年,职位变更7次,工作的强度和忙碌可想而知,但他始终不忘一名普通医生的本职,管理和医术两手抓,组织急危重症会诊、讨论和各类学术会议,不断精进业务水平。多年来,他的门诊量一直稳居前茅,前来求诊的患者络绎不绝,在患者心中有着极好的威信和口碑。
厚德精术,药到病除的低调良医
“来到宁波市中医院后,接触的患者明显不同了。”贺志良说:“很多都是在当地医院求诊无果,辗转来到大医院治疗。病情的复杂和棘手程度明显增加了。”而这正是他想追求的。来到市中医院一年时间,他还在工作之余完成了硕士研究生论文并取得学位。
他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尤其对急、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泌尿系结石、痛风性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的诊疗有独到之处。他重视“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及肺肾同源理论,临证中注重慢性肾衰的“虚、浊、瘀、毒”的本质,应用益气健脾补肾活血治疗慢性肾炎、扶正泄浊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分别撰写了《雷公藤多甙联合强的松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症疗效观察》等10多篇论文。
半年前,一位65岁的慢性肾病患者,血肌酐已升高到530umol/L,多家医院就诊后均建议透析治疗,经人介绍,她在家人陪同下就诊,贺院长给予了自拟降浊汤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1个月后患者血肌酐降至360umol/L,目前在他的精心治疗下患者病情稳定,大大提升了生活质量,降低了经济压力。
探索中西医综合治疗在难治性肾病和延缓慢性肾病进展方面的临床和研究始终是贺院长的追求。曾有一位患者正值壮年,膜性肾病多年,因忙于事业耽误治疗,几年后病情加重,几家医院诊断为CKD(慢性肾脏病)二期,治疗后仍呈进展态势,沮丧心情下到贺志良处就诊,贺院长针对他的病情制订了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并耐心的进行健康指导,半年后患者肾功能恢复,尿检正常。患者感激不尽地说:“是贺院长把我从一步步走向透析的绝望境地彻底拉了回来!”
这样的病例还有很多很多,被问及如何做到“药到病除,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医药优势?”贺院长强调了精准辨证施治的重要性,并用三个个性化来总结:分析个性化、治疗个性化、管理个性化。
目前贺志良同时正在进行糖尿病肾病、高尿酸血症肾病临床诊疗和经验总结,并主持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项目(A类)的临床研究。应用桂枝附子汤等治疗痛风获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吸引诸多患者慕名求诊。
回望35载从医路,无论历经多少变迁,救死扶伤始终是贺志良的第一信仰,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面对何种困难,他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一丝不苟向医学求索的信念始终不曾动摇。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志在岐黄,良医济民”,这是他甘愿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