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保健
青年男子4年来反复出现血小板减少,没想到一剂中药处方救了他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0-01-10  阅读次数:

保护视力色: 【文字

李先生今年38岁,平时身体状况都还不错,但是有个问题却困扰了他整整4年多。虽然多年来他走访了宁波多家医院,但情况始终反反复复无法治愈,直到去年9月“偶遇”中医后,李先生四处求诊的日子才算告一段落!

血小板低下 查不出原因

原来,李先生在2015年的一次常规体检中发现血小板低下,最低45×109/L(正常值:125-350×109/L)。虽然平日里李先生并没有感觉到明显不适,但血小板这么低还是有许多潜在的风险存在。随后,他先后前往多家医院血液科就诊,还进行了骨髓穿刺检查,但始终没有查明病因。医生建议李先生口服“利可君”保守治疗。(利可君:对白细胞有促进增生的作用,用于防治多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症等。)

最初在口服一段时间药物后,李先生的血小板计数会很快回归正常,但是一旦停药,又开始下降。就这样,他在反复吃药和复查中度过了无比煎熬的四年。李先生说:“无法查明病因,就好像身体里埋了一颗‘定时炸弹’,总是无法安心。”

偶遇“中医”  辨证论治

好在这一切在2019年的9月终于画上了句号,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先生听说中医药对血液病有不错的疗效,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了宁波市中医院肿瘤科。

接诊的是王永生医生,李先生告诉医生:他平时没有任何不适症状。王医生心想:中医讲究“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患者说没有症状,那岂不是“无证可辨”?但是王医生没有轻易放弃,他进一步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把“十问歌”的方法穿插其中。终于发现患者大便溏薄(不成形),每天行2-3次,再结合患者脉沉细,苔白腻之症,王医生认为:患者辨证应为脾肾阳虚。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脾主统血,脾肾两虚,很有可能就是造成李先生症状迁延不愈的根本原因。于是,他给李先生开了一剂“温补脾肾之阳,益气养血”的汤剂,让其早晚饭前半小时各服用一次。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作用,王医生还详细交待了药物煎煮方法和细节方面要注意的地方。

经过一个月的随访治疗,患者于10月11日复查血常规已恢复正常(血小板:132×109/L),随即王医生嘱患者停药观察,一个月以后继续复查以确认长期治疗效果。11月27日,患者再次复查血常规,血小板:144×109/L,呈现在正常范围内逐渐上升的趋势。王医生介绍:血小板的寿命为7-14天,所以这两次复查结果是能够说明中药治疗的效果是确切且持久的。

治疗前血小板56,服药后一个月血小板132,停药后近两个月血小板144

王医生说:“中医治疗,辨证是关键,所以问诊一定要非常仔细、准确,辨证准了,治疗就会顺利很多。”他介绍道:“中医药往往具有双相调节以达到平衡的作用。”

曾在临床中遇到过一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的患者(血小板计数最高时:781×109/L),也是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法始终无法痊愈。王医生介绍:“血小板增多最大的风险是容易形成血栓,所以必须及时干预。”通过详细辨证,这位患者也属于脾肾虚弱导致。王医生为他选择了“桂枝汤”加减法进行调理,经过6周的治疗,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最近的一次复查显示为:314×109/L。王医生说:“虚症往往导致脏器功能不足,代偿过度。所以温补脾肾,让机体功能恢复到一个正常状态,患者的病情也会自然而然得到控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