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9-04-19 阅读次数:2891
保护视力色: 【文字 大 中 小】 |
丹毒,中医俗称流火、抱头火丹、赤游丹毒等,表现为患处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是一种累及真皮浅表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皮肤的任何炎症,尤其是皲裂或溃疡的炎症为致病菌提供了侵入途径。轻度擦伤或搔抓、不清洁的脐带结扎、预防接种和小腿溃疡均可能导致此病。致病菌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传统医学认为本病总由血热火毒为患,治疗以清热凉血、解毒化瘀为主。
临床表现:有2-5天潜伏期。前驱症状为突然发热、寒战、不适和恶心。数小时到1天后出现红斑,并进行性扩大,界限清楚。患处皮温高、紧张,并出现硬结和非凹陷性水肿,受累部位有触痛、灼痛,常见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淋巴结炎。也可出现脓疱、水疱或小面积的出血性坏死。好发于小腿、颜面部。
丹毒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
1.积极预防和治疗足癣、甲癣,预防小腿丹毒。避免和纠正挖鼻的习惯,以预防面部丹毒。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澡更换内衣,勤换鞋袜,剪短指甲;皮肤瘙痒时不可搔抓,避免外伤,避免蚊虫叮咬,一旦上述情况发生时,应及时妥善处理,采取适当补救措施,防止细菌经皮肤和粘膜的伤口侵入引起疾病。
3.丹毒治疗首选青霉素,疗程一般在10-14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皮损表面可外用各种抗菌药物。中药口服以清热解毒消肿为主,中药外敷对于红肿热痛的缓解效果较好,如我院自制的三黄膏、四黄散外敷,清热解毒,退肿止痛效果极佳。
4.患病后卧床休息为主,患肢制动并抬高30~40度。患肢制动可减轻肢体的疼痛;患肢抬高有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局部肿胀,促进愈合。
5.坚持用药,治疗的同时积极治疗诱发因素,如糖尿病、脚癣等,治疗一定要彻底,最好在消肿后再继续治疗3-5d。不能根据自我感觉而随意中断治疗。
6.疼痛严重可服用止痛剂,以减轻痛苦。
7.饮食清淡,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腥荤、厚腻之品。
8.居住环境宜安静整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保持温度湿度适宜。注意保暖,生活规律,避免劳累。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