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
我院将开女性四季保健养生门诊

信息来源:妇科 叶利群  发布日期:2015-03-24  阅读次数:

保护视力色: 【文字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女性亚健康人群的增多已成为一种不可回避的现实,尤其是职业女性,面对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使其亚健康问题较男性更为严重。女性要想走出亚健康,要从生活、饮食、心理等各方面综合调整,中药调理也往往能收到很好效果。为此我院妇科即将推出女性四季保健养生门诊。
  女性亚健康最常见症状的是身心处于轻度失调状态,也就是常说的疲劳不堪、情绪低落、心情烦躁、失眠等,这些症状会时好时坏,时轻时重。这些患者用现代医疗医器检查又查不出什么问题,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但患者整体活力下降、身心疲惫,同时又会感到有种种不适,甚至会引致焦虑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及创造能力降低、社交障碍及性淡漠或功能障碍等,这些症状都会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在不同季节,养生保健的重点有所不同。我国古代对一年季节的划分有四季和五季两种方法。因人体有五脏,故常用五脏与五季相对应来说明人体五脏的季节变化。《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就是以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来分别对应的。其含义是说春天肝脏功能强盛,夏天心脏功能强盛,长夏脾脏功能强盛,秋天肺脏功能旺盛,冬天肾脏功能强盛。正因为五脏与五季相应,因此在春、夏、长夏、秋、冬这五个季节应分别以相应的脏器作为养生重点。具体的保健方法如下:
  春养肝——肝主藏血,气血平和,面色红润光泽。
  春天阳气升发,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自然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人与自然为一体,人体的细胞也开始活跃起来。
  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开发疏泄的作用,如果肝失调则疏泄失常,气机不畅,可引发精神、身体及面部的诸多问题。所以中医在春季调养时以养肝为主。肝的不适之症分肝阳亢和肝阴虚,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到形象的美丽。
  肝阴虚(肝血虚)表现:闷闷不乐、懒言少语;眼睛凹陷、黑眼圈、视物模糊等眼疾病;眩晕、抽筋、手抖、失眠多梦、易醒、便秘、月经不调、灰指甲或易断裂。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肝阳亢表现:性急、易怒、脾气大、眼袋、眼红、头目胀痛、入睡难或噩梦多、大便秘结、高血压、月经不调(有血块、量多、量少)、面色潮红、有红血丝、黄褐斑。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夏疗心——心主血脉,其华在表,心血充盈,皮肤得以滋养。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五行学说中,夏季属火,五脏对应的是心,所以的夏季应以养心为主。中医在调养时分滋心阴和补心阳之说。 
  心阴虚的表现:心悸、惊恐、健忘、失眠、多梦、面红躁热、或青紫或血管扩张,自汗、五心烦热、胡思乱想、焦虚倦怠、口干、舌颜色暗紫、舌尖疼痛、舌瘦而苔燥红、舌有溃疡。更年期表现较明显,反映在面部则出现黄褐斑,痤疮,红血丝等。舌红少苔,脉细数。
  心阳虚的表现: 心气不足、长吁短叹、少言懒语、声音低微、胸闷气短、健忘、失眠、舌嫩而苔白、面色白或无光泽,会出现黄褐斑、痤疮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长夏养脾——脾主运化,祛湿除燥,滋养全身。
  中医说的长夏是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长夏在五脏中属脾,脾有消化、吸收与运输的功能。若脾失调则会出现腹胀、便秘、食欲不振等症状。脾喜燥恶湿,而长夏暑湿最重,并且由于天气炎热,我们会吃很多冷饮,更加重湿气在体内停留,影响脾胃功能,所以长夏应以养脾胃为主。
  脾胃实热表现:贪吃、喜冷饮、口干燥、口腔有异味、腹胀、大便干裂、秘结、痔疮、口周易生红色皮疹、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脾胃虚寒表现: 肌肉酸懒、面部肌肉呆板、背痛、肌肉松弛、精神抑郁、牙龈出血、水肿、胃胀痛、喜热饮、经血不止或量少或白带多、大便溏泊、形体消瘦、口周白色皮疹、面部则生黄褐斑、痤疮、过敏、易长皱纹、皮肤松弛、面黄,舌白苔厚脉沉细无力。
  秋补肺——肺主皮毛,补肺气,养肺阴,肌肤温润柔滑。
  因为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的阳气随之内收。五行学说中,肺与秋季相应,秋季天气寒热多变,寒凉之气及秋燥之气极易伤肺,发生感冒、咳嗽等症,所以秋季养生,重在养肺。肺的不适应之症分肺阴虚和肺阳虚之分。
  肺阴虚(肺热症)的表现:大便干燥、潮热、盗汗、两颧潮红、咽燥、音哑、苔少干燥。反映在面部则出现粉刺、痤疮、囊肿、结节、酒糟鼻、脾下红疹、皮肤过敏、毛孔粗大、红血丝、皮肤瘙痒等,舌红,苔少,脉数无力或细数。
  肺阳虚(肺气虚)的表现:咳嗽、气短、疲倦、懒言、怕冷、自汗、面色清白、易感冒、鼻炎、便秘,面部易出现粉刺、毛孔粗大、皮肤敏感、瘙痒等。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冬固肾——肾主藏精,肾精充盈,气血旺盛,容貌不衰棗
  冬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这个季节人们应当注意保护阳气。
  中医认为,人体的能量和热量来源于肾,肾的机能旺盛,生命力也旺盛;肾机能衰弱,生命力也衰弱。在冬天如果能使肾保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就可以适应严冬季节的气候变化,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所以,冬季应以养肾为主。
  肾阴虚表现:怕热、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酸腿软、骨质疏松、盗汗、记忆力下降、多动、注意力下降、尿频、尿急、耳鸣、便秘、虚喘、短气,舌尖红,苔少而燥,脉细数。反映在面部则呈绛黑色斑片、面呈黑色假面具、面部潮红、颧红(越到下午越红)、肾不纳肺气又会导致粉刺、痤疮、敏感等皮肤问题。
  肾阳虚表现:怕冷、手脚凉(女性进入三十五岁以后,只要冬天手脚凉,大多会导致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经期不准,经期腹痛,性冷淡,子宫、卵巢、乳房易出现囊肿、肌瘤、肿块、更年期提前)腰痛、凌晨腹泻、耳鸣、尿频、尿急、骨质疏松、记忆力减退。反映在面部则色青白无光,易生黑。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迟。
  在不同季节,养生保健的重点有所不同。女性养生门诊的四季保健中药是根据中医关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和"四季五补"的原则制定的,以帮助人们适应气候的变化,来调节机体、促进健康。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指利用自然界四时阴阳来调整、充实人体之阴阳,使之恢复阴阳的动态平衡。一般来说,人体的阳气不足,可借助春夏的阳热之气来温养;阴精不足,可利用秋冬收藏之气以涵养。在春夏,借助自然界阳气生发之势,再给予适当的养阳之品,从而起到更强的补阳作用,即所谓 “冬病夏治”。秋冬养阴亦是此理,即所谓“夏病冬治”。所谓"四季五补",即春主升发,内应肝胆,宜升补;夏主炎热,内应心与小肠,宜清补;长夏介于夏秋之间,湿热主令,内应脾胃,宜淡补;秋主肃杀,其气已凉,内应肺与大肠,宜平补;冬主敛藏,其气寒冷,内应肾与膀胱,宜温补。
  走出亚健康,走进新生活,愿每一位女性都能生活在美丽与健康的花园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