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成果
口渴证病案一例

信息来源:宁波市中医院  发布日期:2014-09-10  阅读次数:

保护视力色: 【文字

范某某,男,46岁,河南人,打工者。
初诊:2005年12月10日。
主诉:咽干渴饮1年。
刻下:咽干渴饮,饮不解渴,起于1年前长途驾驶,劳累过度,加以饮食不节,复因恼怒,饮酒解闷而致。另见心悸心烦,夜寐梦扰,大便秘结,泻而不畅,矢气则舒,胃脘灼热。
查体:体形肥胖,腹壁脂肪肥厚。舌质淡胖,边齿形,舌苔黄厚腻,脉弦细滑。
辨证:气滞湿热,气不化津。
治拟:黄芩15克,川连6克,生军3克(后入),枳壳12克,川朴12克,苍术15克,陈皮10克,滑石10克(包煎),清甘草5克,白豆蔻3克(冲服),茯苓15克,竹茹15克,杏仁10克,7剂。

二诊:2005年12月17日。
      口干渴饮稍减,大便日一行。舌质淡胖,边齿形,舌苔黄腻,脉细滑。上方加乌梅12克,7剂。

三诊:2005年12月24日。
      药后,饮冷欲饮减半,自觉胃脘痞塞,以长吸为快,大便通畅,嗳气,尿黄,舌苔由黄燥厚腻转薄微黄滑,脉弦滑。此乃上下焦已通,中焦枢机不转。治拟:运脾化湿,和胃通降着见,以启运枢机,令其升降有序。处方:厚朴10克,陈皮10克,苍术15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六曲15克,焦山栀12克,黄芩15克,川连6克,生军3克(后入),白蔻仁3克(冲服),滑石10克(包煎),杏仁10克,郁金12克,7剂。

      以后又予上方出入调理两次,症瘥回河南过年。

      按语:恼怒伤肝,饮酒伤脾,伤肝者,气郁也,伤脾者,湿结也,肝脾同伤,气湿俱阻,久郁不化而生内火,火者,阳邪也,易于伤津耗气,故而咽干渴饮,饮不解渴,而成主症。湿火气结,上扰心神,可有心悸而烦,夜寐梦扰;下迫大肠,则见大便秘结,泻而不畅;停于中焦,而有胃脘灼热,苔黄厚腻。因此,初诊先以平胃散合芩连、豆蔻清热燥湿,六一散合茯苓清热利湿,小承气通腑泄热,并且妙用杏仁,既可润肠通便,又可宣畅气机,肺气一开,全身气机调畅,湿邪亦化,提高疗效。药后,邪热渐退,津液未复,故增乌梅酸甘化阴,以生津液。服药不多,见效较快,可见药证合拍至关重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