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成果
消渴降糖饮加味治疗消渴病

信息来源:宁波市中医院  发布日期:2014-08-28  阅读次数:

保护视力色: 【文字

范某,男,41岁,农民。

初诊:2012年4月3日。

主诉:口干易饥多食,伴消瘦3月。

病史: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干易饥,每餐主食5-6两,伴形体消瘦,体重下降约10kg,于外院检查示:空腹血糖15.07mmol/L,餐后血糖20.1mmol/L,糖化血红蛋白10.3%,予“门冬胰岛素30笔芯早20u晚12u”控制血糖,空腹血糖仍在10mmol/L左右,餐后血糖在15mmol/L。

刻下:口干,每日饮开水约3-4L,易饥多食,形体消瘦(3个月体重减轻10kg),目糊,寐可,二便调。

查体:面红垢亮,形体消瘦,BMI 19.50kg/m2。苔薄黄腻,质暗红,脉沉细稍滑。

中医体质分类判断提示:偏颇体质(阴虚质,湿热质)。

辅检:空腹血糖15.07mmol/L,糖化血红蛋白10.3%,胰岛素抗体全套均阴性,甲状腺功能及肿瘤标志物无明显异常。

诊断:中医诊断:消渴病(消渴期)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

辨证:胃热津燥

治则:清热生津润燥

处方:玄参30克,生地30克,知母15克,苍术30克,黄芩15克,黄连10克,桑叶20克,生石膏30克(先煎),杞子30克,山药30克,7剂。

二诊:2012年4月10日。

投前法,口干易饥多食罢,目糊依然。空腹血糖8.1mmol/L。苔薄黄腻,质暗红,脉沉细滑。处方:玄参30克,生地30克,知母15克,苍术30克,黄芩15克,黄连10克,桑叶20克,生石膏30克(先煎),杞子30克,山药30克,7剂。

三诊:2012年4月17日。

投前法,空腹血糖7.5mmol/L。苔薄黄腻,质红,脉沉细滑。前方再进7剂,将门冬胰岛素30笔芯减量至早16u晚10u。

四诊:2012年4月24日。

投前法,空腹血糖6.1mmol/L。苔薄黄,质淡,脉细滑。上方再进7剂,将门冬胰岛素30笔芯减量至早14u晚10u。

五诊:2012年5月1日。

投前法,空腹血糖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5.6mmol/L,苔薄黄,质淡,脉细滑。上方加生姜15g(自备)7剂,将门冬胰岛素30笔芯减量至早12u晚10u。

六诊:2012年5月8日。

投前法,空腹血糖5.8mmol/L,糖化血红蛋白8.9%。苔薄黄,质淡红,脉细滑。药证合拍,原方再进14剂,胰岛素剂量不变。随访1年,患者血糖控制稳定,口干易饥等症状不显。

      按语:本病案患者以口干,多食,消瘦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消渴之为病病位以肺胃脾肾等脏腑为主,根据证候不同,其肺燥、胃热、脾虚、肾亏的程度有所区别。王师认为,一般来说,津伤燥热多是肺胃的病变,阴精亏虚多责于肾,气阴两虚常是脾肾不足,阴阳两虚则更以脾肾衰惫为主。本案病位在肺、胃、脾、肝,尤以肺胃为主,辨证当属胃热津燥。王师治疗消渴病胃热津燥证患者,多投以自拟“消渴降糖饮”为主方化裁。该方中主要由玄参、苍术、知母、石膏、黄芩、黄连、桑叶、生地、淮山等药物组成。方中黄连、黄芩清热燥湿,玄参、知母、石膏、生地、桑叶清热生津润燥,淮山益气健脾,苍术燥湿醒脾。该方除清热生津润燥之功外,尚兼养阴燥湿之能,兼顾了该患者阴虚湿热体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上述药物均有较好的降糖作用。王师指出,黄连降糖效果明显,国内有学者用黄连甚至达30-45g之多,然其毕竟为苦寒之药,若久用之,可出现大便干燥或口淡乏味,口角流涎等不适,临证时当细细探究之。前者出现大便干燥,此乃黄连燥湿厚肠所致,当减其量,或以生姜10-15g反佐,又可取生姜之辛散,而起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之旨;若出现口淡乏味,口角流涎,此乃苦寒伤其脾阳也,当停黄连,或易健脾和胃之剂,以顾护脾阳,待脾阳来复,再少许徐服黄连之剂。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