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宁波市中医院 发布日期:2014-08-22 阅读次数:
保护视力色: 【文字 大 中 小】 |
糖尿病是一组由真气不足、气化功能失调开始,致脏腑经络气血瘀滞,阴阳气化逆乱而终的多系统、多脏器病变的虚实寒热挟杂的内科杂病综合征。它病机复杂,传统的“阴虚燥热说”、“气阴两虚说”、“肝脾失调说”、“肝肾亏虚说”等难以概括它的全过程,糖尿病的发生、演变过程与中医气病的生理病理变化有着相关的内在联系。气化学说,是创新糖尿病治疗方法的特色理论。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存在着气病四个阶段。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是由原始期的真气不足,前驱期的气化不利、气机不畅,逐渐进展至临床症状明显的消渴期,终至气化紊乱、气血不和,阴阳失衡的逆归期,各个阶段病机不同,治疗原则亦有所不同。由此,王师将糖尿病分为四期:原始期、前驱期、消渴期、逆归期,各期分型治疗。分别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易感人群,糖耐量低减期,临床糖尿病期,糖尿病并发症期。
①原始期
原始期的基本病机为真气不足,病位在脾、肾,治疗原则为未病先防、防微杜渐。此期病象不彰,临床检测血糖、胰岛素、糖耐量等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临床此期群体多存在糖尿病家族背景、高血脂、高血压、缺乏劳动或运动、体形肥胖、年龄在四十左右等高危因素。此时往往病家不以为然,医家亦易忽视而无所事事。但在外界环境因素如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作用下,积久生变,终酿成消渴。在此期如果患者能够在医家的指导下养性慎生,避害趋利,适当予以中药食调,分月、按时调治,以调节机体脏腑功能、免疫功能等来预防、延缓、杜绝其进入前驱期。
②前驱期
前驱期的基本病机为气化不利、气机不畅,病在肺、脾,虚中挟实。此期是原始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肺气不足则不能宣五谷味而肃降通调;脾气不足,则不能散津而和调五脏,洒陈六腑,终致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过程失常。临床表现为乏力、口干、多尿等津液不足,气阴两虚证侯。实验室检查常可发现患者葡萄糖耐量异常,或仅表现轻度空腹血糖异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在此期中药干预治疗,加之饮食控制、适当运动、规律起居、舒情畅志,可以阻断和延缓其发展。
③消渴期
消渴期的基本病机为气化失常,气郁燥热,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及血糖升高(符合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即为临床糖尿病期,也即中医历代沿用的“消渴”期。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在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因素作用下,真气愈亏,激发无力,而致肺、脾、肝、肾等脏器气机不畅,由郁化热,热而化燥伤阴。故以真气不足、气机失调为本,燥热为标。此期间应用中西药结合及控制饮食,运动舒情结合治疗,此期患者之临床症状表现亦非单纯某型,往往是交互错杂,临证遣药应细分缕析,辨明主次,轻重缓急,方能药证相楔,获得良效。
④逆归期
逆归期的基本病机为气化紊乱、气血瘀滞,阴阳失衡。此为消渴期饮食失控,情志不调,动静失衡,药物治疗不当而致血糖控制不达标,气化功能严重失调,阴虚及阳,阴阳两虚,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气为血帅,气滞则血瘀,气虚亦易致瘀,气不化水,津液停滞,有形之邪壅滞,郁而化热,炼液成痰,痰瘀内阻,络脉不畅,成为其重要特征。临床表现为虚实夹杂,变症从生。在此期,在诊断上采用五体(皮毛、肌肉、血脉、筋、骨)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治疗上应调整阴阳,调复气机,化痰散瘀,养血活络,调和营卫为主要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