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
检验科推出新项目—尿有形成分检查

信息来源:检验科  发布日期:2009-09-21  阅读次数:

保护视力色: 【文字

  为帮助临床医师在诊疗泌尿系统疾病过程中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提高诊疗效果,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我院最新引进UF-1000i全自动尿中有形成分分析仪。该分析仪采用离心尿的沉淀物,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管型、结晶、细菌等有形成分。能对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细菌进行准确计数,作出定量报告,具有与手工操作无法比拟的重复精确和极低的互染率。与尿干化学试带联合使用对临床价值更大。该项目留取标本与尿常规相同,收费12元,报告时间同尿常规。化验申请为:尿有形成分定量。此项目预计将于9月份开展,并将安排专家进行临床应用培训。其临床意义如下: 
  1.红细胞(RBC):能提示泌尿系统自身疾病、全身系统疾病及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等。 
  2.白细胞(WBC):提示泌尿系统疾病、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等。 
  3.管型(CAST):是尿有形成分中与肾病密切相关的成分。 
  4.上皮细胞(EC):该仪器能定量测定上皮细胞外,还能标出小圆上皮细胞(SRC),尿中见SRC可认为是泌尿道炎症的表现。 
  5.细菌(BACT):定量测定尿液中的细菌是该仪器的一大特点。细菌检查的主要意义在于对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的诊断。 
  6.结晶(X TAL):尿中可出现多种结晶,尿酸盐、草酸钙结晶等无临床意义,亮氨酸、络氨酸、胆固醇等结晶则提示相关疾病。 
  7.酵母细胞(YLC):酵母菌细胞(白色念珠菌)可提示尿道念珠菌感染,还常见于女性阴道念珠菌感染者的被污染的尿液中。 
  8.RBC-Info(红细胞信息):血尿来源的鉴别:仪器不仅能计数尿中红细胞的总量,而且可显示每个红细胞大小分布的情况,并提示红细胞形态学信息。 
  9.UTI(尿路感染症)信息: Not flaggde,未感染;UTI?怀疑感染,建议进一步做尿培养。 
  10.Cond(电导率):即尿浓度信息,对鉴别低渗透压尿、高渗透压尿、低比重尿和高比重尿等相关的疾病,及对肾功能的变化,尿崩症的临床诊断有较大的意义。 
  11.SRC(小圆上皮细胞):也称肾小管上皮细胞,多见于肾小管病变和急性肾小球肾炎,在肾小管坏死时,大量成堆出现。 
  12.MUCUS(粘液丝):由于尿道炎性刺激产生的,尽管数量很少,但有时也会影响到管型的准确检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