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我心中的中医院

信息来源:药剂科 王杰  发布日期:2009-04-08  阅读次数:

保护视力色: 【文字

  我见证了中医院发展二十一年,想表达一下对中医院的感激之情,回忆过去,目睹现在,展望未来。 
  回忆过去:二十一年前我作为年青的医务人员进入中医院,那时中医院规模不大,职工也不过三百,业务收入也只有六千万左右,但我很自豪,因为我喜欢中医,更喜欢我从事的专业。中医院的医德、医风氛围很好,有许多名老中医坐诊,如钟一棠、张沛虬、罗仲丹、宋世焱等。每天都有很多病人来请他们高诊,名老中医们都不厌其烦地回答病人的提问,态度和蔼可亲,待病人如亲人一般,这一些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作为一名年青的中医院职工,我自豪、我庆幸能够融入中医院这个大家庭中,在一任又一任院长的努力奋斗下,中医院不断壮大。我目睹着中医院这条大船缓缓驶向大海,又仿佛从远景中渐渐拉入眼帘,一点一点清晰她的伟岸。 
  目睹现在:二十一年后,作为市中医院一名中年的医务人员,我更加自豪。因为在这个大家庭的关爱下,我也不断成长,但更多是赞叹她的变化,无论职工队伍,还是医院规模都是以往无法相比的,现有的院址已不能适应她的发展,一个更符合她生存的新院建成在即,她将被刻上八个响亮的名字“厚德、精术、传承、创新”。依托这八个字,引导全体员工走向新的一天。 
  “厚德”:“厚德载物”出自《易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如果有很多人得到你的帮助,而你都不要求回报,为之厚。中医中药是我国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厚德体现了中医的待人之道、为人之品。俗话说和气生财,厚德提醒每一名中医院职工无论做任何事,都要以诚待人,以心待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正如歌中所唱,只要人人奉献一份爱,这世界就将充满爱。“关怀与人”必定“人于之关怀”。 
  “精术”:好上加好,更进一步为之精,作为一名中医院员工,光凭厚德是不够的,为了更好地为广大病人服务,我们不仅停留在良好的待人接物上,更多地是体现在本职岗位的精益求精上,精湛的医术是厚德的保障,没有精湛的医术,单纯的厚德是无力和苍白的。 
  “传承”:更替继承。中医中药的发展离不开老一辈医学和药学专家的传帮带,通过他们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了广泛的心得,再通过无私的奉献,传授给后辈,从而使中医药的瑰宝得以后继有人,依托《黄帝内经》、《伤寒杂和经》、《难经》、《神农本草》等四大经典,更替继承,使中医逐步走向更高的层次。中医院在许多名老中医的带领下,在一任又一任院长的正确领导下,使中医的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新一代的中医院。 
  “创新”:创造革新。传承上一辈优良传统和良好医术,却不能停留满足于继承这一点成绩,不能靠传承的东西为目标,那会使人和事停留在原地,缺乏想象的空间而无建树,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革新,这才是传承和创新完美的结合。中医要发展,走中西医结合道路是一种创新;开设中医院妇科、儿科、伤科、肿瘤科特色门诊是创新,中医院自身也在建设中不断创新自我,创新才富有生命力。如邓小平同志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它给创新赋予了更多解释。 
  “厚德、精术、传承、创新”,一脉相承,使中医院更好更完美地发展,引导她走向中医的星光大道。 
  展望未来:我眼中的中医院是一座繁忙而又高楼林立的中西结合中医院,她闪烁着省内名中医院乃至全国名中医院的光环。年青和年老的名中医团结一致、携手共建整个中医院的大家庭。“厚德、精术、传承、创新”已成为每一位员工的座右铭,我会更加无比自豪地对下一辈说,那是我工作过的地方,那里有我许多共同奋斗的同事,升起的太阳之中有我的一份热,那一份热情充满爱,我爱中医院。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