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黄东源 发布日期:2007-09-19 阅读次数:
保护视力色: 【文字 大 中 小】 |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在书中描绘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书中章节有多处涉及中医中药,表明在中国古代,中医不仅是用来治病的,而且深深地扎根于中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游记》第六十八回“朱紫国唐僧论前世,孙行者施为三折肱”中有一段孙悟空诊脉的故事。孙行者为朱紫国王治病,说道:“医门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转旋。望闻问切四般事,缺一之时不备全:第一望他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第二闻声清与浊,听他真语及狂言。三问病原经几日,如何饮食怎生便。四才切脉明经络,浮沉表里是何般。我不望闻并问切,今生莫想得安然。”孙行者谈到了望闻问切、阴阳表里、虚实沉浮是诊断的精要,只有这样,才能对症施治。 然后孙悟空开始给国王诊脉:行者将三条金线与宦官,吩咐将线的一头系在国王左手腕下,按寸关尺三部上,一头理出窗外。行者接了线头,以自己右手大拇指先托着食指,看了寸脉;次将中指按大指,看了关脉;又将大指托定无名指,看了尺脉;调停自家呼吸,分定四气五郁、七表八里九候、浮中沉、沉中浮,辨明了虚实之端;又教解下左手,依前系在右手腕下部位。行者即以左手指,一一从头诊视毕,却将身抖了一抖,把金线收上身来,厉声高呼道:“陛下左手寸脉强而紧,关脉涩而缓,尺脉芤且沉;右手寸脉浮而滑,关脉迟而结,尺脉数而牢。夫左寸强而紧者,中虚心痛也;关涩而缓者,汗出肌麻也;尺芤而沉者,小便赤而大便带血也。右手寸脉浮而滑者,内结经闭也;关迟而结者,宿食留饮也;尺数而牢者,烦满虚寒相持也。诊此贵恙是一个惊恐忧思,号为双鸟失群之证。”这段描述,详尽地介绍了中医学切脉之道。
当孙行者给国王制药选用大黄和巴豆时,沙和尚说:“大黄味苦,性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诸郁而无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此行药耳,但恐久病虚弱,不可用此。”悟空对沙和尚耳语道:“贤弟不知,此药利痰顺气,荡肚中凝滞之寒热。” 猪八戒见师兄和师弟讲得头头是道,赶紧插嘴道说:“巴豆味辛,性热,有毒,削坚积,荡涤腑之沉寒,通闭塞,利水谷之道路,乃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行者的回答是:“贤弟,你也不知,此药破结宣肠,能理心膨水胀。”
孙悟空对症下药,结果治好了朱紫国王的病。
在《西游记》中,有一些诗巧妙地把中药名串在一起。如第二十八回里,有一首《西江月》的词,描写孙悟空与进犯花果山残杀众猴儿的猎户,进行博斗的场景: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
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这里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9个中药名,生动地描写了当时激烈拼杀的场面。而在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中,更有一首唐三藏感怀取经的历程的诗: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诗中巧用了益智仁、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伏苓、防己、竹沥、茴香等九味中药。这些药名简明扼要地记录了《西游记》的主要情节梗概,借中药名称作诗浑然一体,令人叹为观止。
由中医药知识做成的串串珍珠,在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浩瀚烟波的大海中栩栩发光,难以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