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仁爱之心,善待生命

信息来源:急诊科 隆康健  发布日期:2016-07-29  阅读次数:

保护视力色: 【文字

  我出生在医生世家,外公,舅舅,妈妈都是医生。从小耳濡目染,自我懂事起,也立志做一名医生。那时还年幼,并不知当一名医生要历经的艰难和付出。只是,我始终单纯地坚持着这个稚嫩的理想。而今,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寒窗苦读20载,历经7年的医学生涯,蓦然回首间发现自己已经在中医院的急诊科奋斗了整整五个春夏秋冬。
  记得刚到急诊上班不久,就遇到了一个心脏骤停的病人,以前临床实习都是站在别人后面听指挥,如今自己亲临战场,当时的心情真的是错综复杂,惊慌、害怕、恐惧,如负千斤重担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明显感觉自己按压的双手在颤抖,只听门外的家属的哀嚎声,脑子里一片空白。还是护士妹妹在旁边提醒了一下,气管插管、除颤吧,一时把我的记忆拉了回来……后来还是没能挽回这条生命,心里很是纠结,那一夜我彻底失眠……这不就是自己选择的职业吗?与死神打交道,很平常的事情啊,这是我的工作……自从那次以后,再遇到生命垂危的、心脏骤停的,再也没有了那时的惊慌失措。漫漫长路,一路走来,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时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生死一线的病人在自己的手下抢救存活,这种成就感是不能用任何物质的满足来比拟的。五年的辛勤耕耘,五年的默默守望,使我深深地喜爱着急诊医生这一平凡而充实的职业。
  还记得2013年10月,那场名叫“菲特”的台风,重创了宁波,受灾人口110多万。一时间,宁波这座城市变成了水上威尼斯。“虫蛇咬伤的、电击伤的、肠道疾病、食物中毒、感冒发热的、皮肤病等等”都随着台风席卷各大医院急诊科,随时都是救护车“呜呜呜”的声音,送来一批又一批患者,抢救的抢救,分诊住院的住院,对于那些看病急,或者无钱看病的,在这个非常时期,我们都以“生命至上”为原则,为他们打开绿色通道,优先看病治疗,奋力挽救每一个生命。
  大水渐进褪去,也留给了我们那些上班路上平凡而温暖感动的故事。很多同事,为了第二天准时上班,都选择了不回家,集体留宿医院;有的干脆就住在了附近同事家里;还有些家近的同事虽然还在休假,仍自告奋勇来医院加班。夜班接早班,连轴转成了常事,在岗的同事都无怨无悔。记得我们科有一位刚工作不久的周医生,7号早上淌水上班路途中不小心踩到一个被揭了盖的下窨井口,一条腿掉了下去,幸好旁边一位行人路过拉住了她,她脚一蹬,爬了上来,全身头发已经湿透,她没有选择回家,继续趟水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赶到了医院。这一上就是3天,换下的衣服都没来得及洗。像这样的同事在上班路上遭遇生命危险,连续三天未换衣服、未离开岗位的又何止一个周医生。
  在我们中医院的急诊科里有一本特殊的本子,上面记载着120救护车送来的无名氏病人,这些病人通常都是流浪者,醉酒汉,还有孤寡老人。他们身上经常充斥着让人难以忍受的异味,往往也身无分文,付不起医疗费。我记得今年夏天,一个暑热难耐的晚上,随着120救护车急促的声音,送来一位60多岁老大爷,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可见右侧眼角浮肿、四肢躯干大面积皮疹,小水泡,心电监护显示血压50/30mmHg,可他没有陪人,身上也没有任何证物,外科的叶医生接诊后,初诊是蜂蛰伤致过敏姓休克。陈护士抽了血化验,遵医嘱予升压、补液、抗过敏等对症治疗。没过多久病人就苏醒过来,说自己一个人住。家人不在身边,陈护士陪着他留观了一夜,天亮了老人要回家,没有路费,叶医生给老人买了早饭,还给了他50元,让他打车回家了。像这样的故事何止一个叶医生、一个陈护士!这个小本子很平常,那里面却是急诊科人铸就爱的见证。
  病人的每一声赞美,每一个微笑,都是我为之奋斗不息的源泉,每一位病人的健康出院都会让我们倍感欣慰。对待病人如亲人,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头承诺,而是更多发自于每一位急诊成员内心的心声。因为我知道,只有“精”于专业,“诚”于品德才能更好的诠释“救死扶伤”的深刻含义。
让我们勇敢地去做这甜蜜的事业吧!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再一次释放它的魅力,让医生这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再次镀上它金色的光环。让大医精诚,妙手仁心这种至死不渝的情怀将滚滚红尘中种种诱惑淹没,更让那些功名利禄随着一江春水付诸东流。我坚信:守着那一方“黑土地”用“三寸长”的白华犁,耕耘岁月,用一颗仁爱之心,做上善若水,足以让我的人生写满精彩!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